苜蓿,学名 Medicago sativa L ,一种野生的豆科类植物,在我国有四个品种,即紫花苜蓿、黄花苜蓿、南苜蓿和野苜蓿,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,尤其是紫花苜蓿,因它的营养价值受人瞩目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
此外,紫花苜蓿在民间中也常作为有效药物而被广为应用。
中医认为苜蓿(一般常指紫花苜蓿)味苦咸而清热解毒,性平和而无毒性且效力无峻猛,因而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内服和外用。在民间中,常以苜蓿配伍于方剂中,以加强清势解毒之效。也有以一味苜蓿鲜品入药的,鲜品苜蓿 2-3 两,水煎腹。对皮肤潮红,热痒难耐或热咳黄痰,或小便短黄涩痛之症,服之均有良效。然而苜蓿在民间应用最广却是外科方面,尤其是实热症型的各种疮疡痈肿。其法是用鲜品 2-3 两,文火煎液,浓缩成膏,贴敷于患处,每有奇效,若内服外用则效果更佳。
苜蓿的营养价值极高,食用部份一般为其嫩茎及叶。有资料表明,苜蓿中的蛋白质含量是竹笋和蕃茄的近 6 倍,是号称“水果之王”苹果的 17-25 倍,维生素 C 是竹笋和苹果的 90 多倍,是蕃茄的 11 倍。此外,苜蓿的钙、磷、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得惊人。苜蓿钙元素含量是竹笋的近 40 倍,是苹果的近 50 倍,是蕃茄的近 70 倍。磷元素含量,苜蓿是竹笋的 9 倍,是苹果的近 13 倍,是蕃茄的近 13 倍。铁元素含量,苜蓿是苹果的近 3 倍,与蕃茄和竹笋相当。在民间,人们通常把苜蓿作为一种野菜来亨用。一般以其叶末炒蛋和炒肉末,或凉拌或作汤菜,但却未充分发挥其对人类健康的利用,始终停留在原始阶段,因此,充分开发苜蓿的医药及食用价值是非常可取的。 |